<!--StartFragment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關于秦始皇陵兵馬俑,有著太多的現實與故事,真實如秦末西楚霸王“搶劫”兵馬俑,又如現在都沒有技術能安全合理地打開秦始皇陵墓,故事像成龍、金喜善演繹的《神話》,又像張藝謀、鞏俐扮演的《古今大戰秦俑情》。<!--StartFragment -->
一號坑規模最大,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1979年開放,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筑隔墻,形成南北面闊9間,周圍繞以回廊的格局。現發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戰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馬高1.72米,長2.03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但兵馬俑并非按原比例還原,據記載秦國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
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剎那間,您會感覺歷史距離的消失,一種神秘的力量把您帶進喊殺震天、戰車嘶鳴的古戰場,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俗話說“秦磚漢瓦”,秦代的磚素有“鉛磚”美喻,說明了秦磚在那一時期建筑裝飾的輝煌。如名振千百年的阿房宮,其間雕梁畫棟,壁畫、壁飾充滿各個角落。
據說每個兵馬俑在開發的時候大多是以碎片出土,要用細軟的毛刷一點一點的刷出來,出土后立馬編號做記錄,掃描電腦存檔,上面兵馬俑每個人手上白色白字就是他們的編號。
立射俑位于陣表,而跪射俑位于陣心。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
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銅車馬,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古代青銅冶鑄的奇跡。工藝精湛、雕塑精美、裝飾華麗,是目前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復雜、形體最大、系駕關系最完整的陪葬車馬。秦代的輝煌金屬加工技術,在秦陵銅車馬的制造上集百家之大成,所以秦陵銅車馬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遠遠望去,銅車馬好似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所乘坐的金馬車。它靜靜地停放在展臺上,在燈光的照耀下,它仿佛具有了神秘的色彩,默默地訴說著秦始皇當年南征北戰,統一六國的傳奇故事。
二號銅車馬也不亞于一號銅車馬,它是中國最早的軟臥車模型。二號車車輿上罩著一塊類似于龜蓋狀的篷蓋。大篷蓋不僅將車輿全部罩了起來,甚至連車輿前邊的“駕駛室”也遮蓋起來,形成封閉式的車輿。在車輿前邊與“駕駛室”之間留有鏤空菱形紋車窗,以便車主與“駕駛員”傳遞命令。二號銅車屬于小轎車類型。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臥息。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輿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臥車”的舒服感。既使遠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
二號銅車馬還有世界上最早的門軸合頁推拉門。二號銅車馬車門與車廂連接處的門軸與合頁,無論其形狀與結構都與現代建筑門窗合頁完全相似。它標志著早在2200年前我們的老祖先已率先發明和使用了合頁,而且我們還發現秦人使用合頁的范圍絕不限于銅車馬,在秦俑二號坑和一號坑的戰車附近,考古工作者同樣發現了為數可觀的—青銅合頁。二號銅車兩側各有一開合自如的車窗,車窗為鏤空菱形花紋狀,酷似現代紗窗。窗框上下有凹槽,窗框右側內外夾層中間留有一定的空隙,這樣車窗正好嵌于凹槽內,開啟時推動窗板,它便沿著凹槽中的軌道滑入窗框的夾層內,閉窗時再從夾層中推出,開合自如,靈巧方便。這種推拉窗的結構、形制與現代建筑的推拉窗、推拉門幾乎如出一轍,所以,推拉窗、推拉門應該是秦人的又一項發明專利。
行走西安,仿佛行走在穿越之間.........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