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150米”……公路邊的指示牌不停地提醒,我們正在離“海拔”越來越遠。
路兩旁,滿眼沙石,沉悶的黃色看不到邊。我們的目的地,是死海之濱的度假村。
離度假村10分鐘車程的地方,我們受到了一座“基布茲”的熱情接待。
“基布茲”是以色列的專用詞匯,意思是集體農場,很像我們這里曾有的“人民公社”。基布茲的財產和生產資料全部屬于公有,每一項決策也都得由成員大會決定。
全以色列大約有268個基布茲,里面生活著1.8%的以色列人口。
死海之畔的這座基布茲,是沙漠中一顆耀眼的明珠。里面奇葩異樹比比皆是,宛若走進熱帶雨林!肮绱箨犻L”介紹說,這些熱帶植物大多從非洲引種過來,然后用滴灌的方法培育長大。所謂“滴灌”,就是在樹根周圍埋一圈水管,需要澆水時,水會通過水管上的孔從各個方向噴涌而出。有一棵需要幾個人合抱的參天大樹,我們都以為有幾百年的樹齡,但“大隊長”說養了24年就這么大了。有人開玩笑說:“聽上去很像‘大躍進’!”
基布茲如今的主業,已經從農業生產過渡到開發旅游。讓人羨慕的是,有些成員自己住的“公房”,面向大海,綠蔭環繞,十足的“海景別墅”。
躺在海面看報紙?
死海的蒸發量大大高于降水量,導致死海每年都在縮小。自1960年以來,死海水位已經下降了10米多。最終會不會“油盡燈枯”?據說,以色列正在審議一個類似“南水北調”的項目,想用運河和管道系統將死海與地中海連接,屆時,死海非但“不死”,還可能“老樹新發”,恢復到原來的容積和水位。
一年365天,其中330多天,死海無雨。而我們到達的那天,恰好死海迎來了入秋的第一場雨。每一趟雨,死海邊的人都會看作“上帝的福音”。
不過凄風冷雨的壞天氣,很壞游客的興致。計劃中的死海漂浮,只好取消了。死海的鹽度是一般海洋的近10倍,即使不會游泳,也能輕輕松松躺在海面上看報紙。如果你掌握得好,沒準還能展露一下“鐵掌水上漂”的絕頂“功夫”。
雖然沒能體驗到漂浮,但死海泥浴還是享受到了。海畔的度假村酒店,一般都會開設這個特色項目。海拔-416米死海海底及其海床都富含礦物質,據說常用死海泥涂抹肌體,會使皮膚變得難以想象的光滑。親身體驗后,感覺涂上泥的身體猶如裹上了一層“保曖內衣”,溫曖愜意,昏昏入睡。不過,清洗的時候還是挺麻煩的,怪不得導游不推薦我們購買死海泥,“小心把浴缸給堵了!
在貝都因人帳篷中喝咖啡
出了死海,便是荒漠。沙漠也是死海旅游的一大項目。
公元73年,近千名猶太男女和兒童為反抗羅馬統治,爭取自由,占領了靠近死海的馬塞達希律王山頂宮殿,構筑防御工事,死守3年。當羅馬人最終攻破城墻時,發現不愿淪為奴隸的守衛者,全都選擇了自殺。
壯士犧牲,遺址長存。今天,在馬塞達殘存的城堡遺址里,游客還能看到當年自殺者抽簽用的石頭骰子,每10個人中誰抽到這枚簽,就得先把其他9名同伴殺死,隨后自殺。
下了馬塞達,登上吉普車,古老的游牧民族———貝都因阿拉伯人會邀請你到沙漠里的帳篷中作客。他們會親手為你煮上熱騰騰的咖啡,而磨制咖啡豆時,器具碰撞聲好似一曲阿拉伯音樂。到貝都因人家做客有一個特別的“規矩”,不要把咖啡一口氣喝完。如果喝完了,他們會認為你立馬就想走,一點也不“厚道”;反之,他們會再為你續杯,請你再留一會兒。
茫茫曠野,看似了無生機,但在猶太人的心目中,沙漠卻是他們永遠的圣地。圣經中記載,大約3000多年前,上帝選擇摩西帶領他的流亡埃及的人民回到以色列的故土,他們在沙漠中流浪了40年,最終重建家園。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就是在沙漠中逐漸形成的。在貝都因的帳逢外,我們親眼看到一位猶太宗教人士帶著全家來到沙漠,自稱來“體驗先祖的生活,感知心靈的召喚”。
螞蟻王國寫真(2014-11-29)
攝影師抓拍北極熊對鏡頭溫柔招手(2014-11-29)
航拍海地強震后受災情況(2014-11-29)
毒死十個男人的怪異青蛙(2014-11-29)
神秘浪漫的流浪腳步——吉普賽人流浪日記(2014-11-28)
極地探險之父的冰上生活(2014-11-28)
“天外來客”——十大最令人驚奇的隕石坑(2014-11-28)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