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千多年前,即中國歷史上的夏朝,在宜賓一帶就有僰人聚居,大約在周朝就建立了僰人國。金沙江和岷江交匯處的宜賓城故稱僰道縣,初屬蜀郡。唐時改名“義賓”(即以義賓服之意)。北宋時,宋太宗名趙光義,避帝諱,該為宜賓。1951年建宜賓市。
宜賓釀酒歷史悠久,是全國名酒“五糧液”的產地,故有“名酒之鄉”的美稱。早在三千多年前這里就開始生產名酒。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十分贊賞這里的美酒,留有“重碧拈春酒,輕紅劈荔枝”的佳句。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謫居宜賓期間,專門寫有《詠荔枝與荔枝綠》和《荔枝綠頌》等詩篇,稱此酒為天下無與倫比的佳釀。時經元、明兩代,到清朝初年,宜賓釀酒已形成一定規模。
宜賓市山水迷人,景色旖旎,名勝古跡遍布全市。有位于長寧、江安縣境內,占地六萬多畝的蜀南竹海;有神奇宏闊、綿延四十余里的興文石林,和堪稱世界之絕的大“漏斗”;有神秘的珙縣僰人懸棺;還有北宋詩人黃庭堅修建的流杯池,距今已八百年不傾的舊州古塔,明清古建筑真武山廟群及抗日英雄趙一曼紀念館等。這些名勝古跡,還流傳著許多神奇的掌故和軼事,令人心醉神往。
文化
歷史上,宜賓是酒業勝地,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宜賓三千多年燦爛的酒文化和豐富的歷史積演,為宜賓的酒業發展和“五糧液”的騰飛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早在戰國時期,這里有棘人居住,善農業,會釀酒,保存至今的“棘人懸棺”的巖畫即有棘人邊擊銅鼓邊喝酒的圖像。宜的出土的秦漢時期的文物,有銅壺、銅勺、耳杯等,有包括釀酒、貯酒、取酒、溫酒、飲酒等配套的系列陶質酒器,有維妙維肖的“沽酒俑”,有“廚炊宴飲圖”、“宴飲歡樂圖”等含豐富酒文的石刻?/P>
宜賓釀酒業,從選料、制曲、釀造、勾兌、儲存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傳統工藝。近幾年來,科技人員和老工人,不斷進行科學研究,先后取得了人工培窖、雙輪底發酵、原料配方、勾兌低度酒、“五糧液酒計算機勾兌專家系統”勾兌五糧液基礎酒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使傳統的釀酒工藝煥發出新的光彩。
宜賓名優曲酒久負盛名,“五糧液”在中國濃香型酒中獨樹一幟。據說,早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五糧液的前身“宜賓雜梁酒”,就榮獲名酒金質獎章;在1963年、1979年、1984年三屆全國評酒會上,都蟬聯國家名酒,奪得“三連冠”美稱。
宜賓的茶文化獨具盛名。茶葉是宜賓地區區的優勢產品,出口量和創匯率均居全省首位。中外馳名的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的出口量占全省的40%,在國際上久享盛譽。宜賓地區所產川紅,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進入國際市場,以早、新取勝。川紅珍品棗“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點及優良的品質,獲得第二十四屆世界食品評選會金質獎,暢銷歐美及東南亞,是全區創匯最高的產品。
宜賓的食文化獨具特色,芽菜、江南石磨芝麻油、思坡醋等特色名品與名小吃宜賓燃面、紅橋磕粉、怪味雞、宜賓板鴨、江安竹簧等聞名遐邇。
1986年,國務院公布宜賓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