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
鄂倫春的含義為住在山嶺上的人們或追逐麋鹿的人們。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西北大、小興安嶺一帶。
鄂倫春族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通古斯-滿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漢文。主要從事狩獵,部分從事農業,社會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剛出現私有制的萌芽,突破了原有的“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原始社會生產方式,開始向階級社會邁進,但是尚保留著原始社會的許多殘余。
鄂倫春民歌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著勇敢的鄂倫春,一呀一匹獵馬一呀一桿槍,上山打獵放牧呀護呀護山林。
鄂溫克族
概況:
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鄂溫克族人的祖先原住在貝加爾湖以東和黑龍江上游的山林中,從事漁獵生產和飼養馴鹿,因為他們狩獵時使用馴鹿,常被稱為“使用馴鹿的鄂溫克人”。現在鄂溫克族人人口少但分布較廣,多與蒙古族、達斡爾族、漢族、鄂倫春族等民族人交錯雜居于大興安嶺西側緩坡和草原地區,過著定居放牧的生活。
服飾:
鄂溫克族的服飾體現著狩獵民族的特色,他們的衣褲鞋帽都用狍皮、鹿皮、羔皮、水獺皮或猞猁皮等獸皮、獸毛制成,這樣的服裝美觀防潮、輕便耐磨,適于在山林雪地上行走活動。
民俗:
鄂溫克族人的倉庫極為奇特:將相鄰的兩棵大樹砍去樹梢做為柱子,然后用木頭壘成一間懸空的倉庫,地上斜豎一根砍有階梯的木柱為梯。倉庫中存放食品和獵物等,從不上鎖,其他獵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數歸還即可。
鄂溫克人能歌善舞。他們的民歌曲調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氣息,其特點是即景生情,即興填詞。著名的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根據鄂溫克族民歌改編而成。他們的舞蹈舞步簡單、生動活潑,主要有阿罕拜、愛達哈喜楞舞、哲輝冷舞等。
鄂溫克族人崇尚天鵝,以天鵝為圖騰。天鵝舞是鄂溫克族的民間舞蹈,鄂溫克語叫作“斡日切”。
過游獵生活的鄂溫克人,善于用樺皮和蘑菇為原料制作玩具、神像等手工藝品;鄂溫克族婦女擅長刺繡、雕刻、剪紙等工藝,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節日:
“米闊魯節”(農歷五月二十二日)人們要進行賽馬、套馬比賽,給當年產的羊羔剪耳朵,送給后輩人母羊羔,設宴款待親朋好友等活動!皧W米那楞會”,牧區盛大的宗教活動和娛樂節日,一般都在八月舉行!鞍桨鼤币彩悄羺^比較大的宗教節日,祭敖包時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主要禁忌:
鄂溫克族人尊老好客,長幼之間禮節嚴格。聽到長輩呼叫必須站起答應;吃飯時必須禮讓前輩。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