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火了,其拍攝取景地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也火了,土窯洞、石碾子、老縣城、黃土坡……時光在高家堡鎮刻畫出了滄桑的歲月痕跡,這里的一切仿佛都停留在當年的模樣,這個比神木縣老城還要大三齡的傳統村落,在沉淀了許久之后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陜西遺存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而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現今,傳承歷史與文化的古村落卻在城市文明與建筑的大潮中逐漸走向沒落。
在我國,傳統古村落專指民國以前建村,建筑環境、風貌、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風,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古村落獨特的建筑風貌、重要的歷史價值、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特有的古韻氛圍,不僅使古村落成為遠離鬧市的一方靜謐之所,其美學價值還對完善新農村規劃、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具有有益的借鑒。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現今,陜西步入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快速階段,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忽視了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歷史與文化的傳統村落卻在城市文明與建筑的大潮中逐漸走向沒落,被大量拆除、改造和合并,荒草叢生、斷壁殘垣隨處可見,車馬稀少,鮮有人聲。
陜西傳統古村落分布較為分散。陜北地區的古村落多以窯洞式建筑為主,保存較為完整的有17處,其中榆林10處,延安7處;陜南地區的古村落匯集了大江南北的各式建筑的特色,保存較好的約有14處;關中地區自古就是帝王文化的所在,可是歲月銷蝕與戰亂破壞,這里的古村落只剩下了12個,其中多數還是在渭北地區。近年來,陜西省一些傳統古村落由于建筑破敗嚴重無法修復,加之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的空心村現象,加速了傳統古村落的凋敝和損毀。此外,過度旅游開發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傳統村落的環境。
傳統歷史村落亟待多方式保護
在咸陽市旬邑縣(舊稱三水),清朝時出過一個比皇帝還“奢侈”的家族——“三水唐家”,財大勢大名揚西陲。如今,在旬邑縣城東北七公里處半坡半崖的唐家村,老人們都說,唐家的過去簡直比皇帝還奢侈。“三水唐家”原是當地財主,從清代道光五年開始,到同治七年末,經過43年的不斷發展建設,形成了擁有戲樓、嘉善、庭院式建筑87園、房屋2700間,規模龐大的唐家大院。
經過走訪調查,村內現有古樹2棵,樹齡分別為400年和1100年,作為村落的歷史活標本受到保護及重視的同時也為延續村落生態及歷史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唐家村的建筑特色更是形式豐富,一是民居建筑,唐家村傳統建筑多為四合院,磚木結構,基礎多為石砌。院內置天井,飛檐斗拱,多進數重院;二是著名的景點唐家大院,采用傳統的民居四合院形式,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建筑雕梁畫棟,十分精美,營造出家族制度的威嚴和封建制度的森嚴,現僅存兩進相毗連的三院和其他兩院及一座完整的墓葬;三是建于1851年的唐家陵園,為唐家第六代地主唐廷銓陵墓,墓園采用南北向布局,軸線居中,主路沿中軸線伸展,串聯整個墓園。主體建筑墓穴坐北向南,位于軸線端點,呈庭院樓閣式形制,頂部以脊獸和琉璃瓦裝修,富麗堂皇。山門、牌樓、墓穴貫穿整個軸線,軸線兩側設置有石人、石馬等翁仲,整座墓園的布局排列有序,構成了一組完整肅穆的空間序列。
村里的老人告訴記者,村里的布局基本保持了原樣,甚至一磚一瓦都還是千百年前的模樣。但是,與大多數古村落的命運一致,歷經歲月變遷,唐家村依然不可避免地呈現出頹敗之勢。
綏德縣賀一村位于綏德縣城東20公里處,隸屬白家鹼鄉,是我省第一批入選的國家級傳統村落之一,村內的黨氏莊園2013年5月3日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村落歷史悠久,是明末清初山西朔縣黨氏來陜北屯田戍邊而建。村落選址考究,依山就勢,以窯洞為主要建筑,是陜北高原上最完整且最具有特色的城堡式民宅群落。現狀保存較為完整的院落共計21處,窯洞百余孔。
神木縣柏林堡村位于神木縣解家堡鄉境內,距離神木縣城25公里,始建于明憲宗成化初年,是延綏鎮長城沿線三十六堡之一。古堡方圓三里二,建于地勢較高的山塬上,四面城墻、東西城門及堡內炮樓、鐘樓、三官廟保存較為完整。
從地域來看,古村落主要分布在歷史上經濟較為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區。如,關中西、北部山區,陜南地區,陜北的黃河沿線及歷史上的大漠邊陲。關中平原的中部,隴海鐵路及國道沿線地域,分布很少。據有關調查,全省現存古村落572個,目前具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國家傳統村落僅30個。列入國家級名錄的村落占全省村落的比例僅為5.24%,與全國以及其他省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陜西30個村進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為挽救瀕臨消失的傳統村落,國家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聯合啟動了全國傳統村落調查工作。近年來,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強力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把脈村落保護,延續古韻鄉愁,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3年該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古村落調查工作,調查內容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傳統建筑、村落選址和格局、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村落人居環境現狀等,調查對象以行政村或自然村為單元。
記者了解到,調查充分利用了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歷史文化名村和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的申報材料等現有資料,確定需要調查的村落,社會團體、學校院所、專家學者等社會各方也提供了符合條件的村落信息。同時,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進行入村調查,按“一村一表”要求填寫登記表,拍攝相應照片和提供有關圖件,提出古村落保護意見進行上報。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加強對陜西省古村落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展示古村落文化風采和地域特色。
2015年4月,省住建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制定了《陜西省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系(試行)》。認定了171個具有陜北窯洞、北方傳統四合院、關中四合院、關中地坑窯、陜南徽派院落特色的傳統村落為陜西省首批傳統村落。同時要求各市住房城鄉建設、財政、文化、文物部門(以下簡稱“市級四部門”)要繼續對有傳統建筑、傳統格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村落開展調查,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空白地區、邊遠地區,開展傳統村落再調查,建立“一村一檔”。
搶抓國家增補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機遇,省住建廳迅速組織各市縣積極申報國家級傳統村落,截至目前,我省共有30個村列入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同時,省住建廳制定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技術指南,組織專家對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規劃進行了技術審查,指導各地策劃包裝項目申請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經過積極爭取,三原縣柏社村等12個村的284個項目已列入了中央首批專項資金支持范圍。此外,還充分利用調查成果,編輯出版《陜西傳統村落》圖書,向社會宣傳傳統村落,擴大影響力,營造良好的保護發展氛圍。
各市縣四部門負責組織和指導本行政區內各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制定,監督規劃實施和建設項目的落實。在推進撤鄉并鎮、撤小村并大村、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中,各地嚴禁強行撤并傳統村落,注意保護古建筑與傳統風貌。建立傳統村落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對傳統村落的保護狀況和規劃實施進行跟蹤監測。
據悉,省住建廳將繼續多措并舉,加大力度推進傳統村落保護。不斷深入梳理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遺存,合理確定保護對象,科學劃定保護范圍,加快編制發展保護規劃,多渠道籌措資金。并將組織傳統村落保護技術研發,編制傳統村落保護技術指南,組建傳統村落專家組,參與村內建設項目決策,現場指導傳統建筑保護修繕。同時加強傳統村落建設督查,嚴格執行傳統村落規劃建設許可制度,嚴肅查處影響整體風貌和傳統建筑的建設活動,嚴禁拆并中國傳統村落。
如何留住古建筑的同時讓傳統村落重新煥發生機,使其“留住老味道”,陜西的古村落進行了探索,也面臨著挑戰。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傳承非遺助推脫貧 四川啟動殘疾人蜀繡藝術人才培養(2016-04-13)
山西代縣民間傳統手藝年創產值5億多元(2016-03-30)
2016年三大必游黃金線路(2016-03-25)
武漢6位老人結伴自駕游美國 不會英文靠導航領路(2016-03-25)
江蘇常州文物修復師上央視走紅 曾是博物館保安(2016-03-24)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