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門地處猴子石北坡,猴子石得名于一坡嶙峋怪石。怪石皆呈猴相,千百只石猴聚會,或飛或躍,或掛或坐,或游戲嬉戲,或閉目養神,無不神態逼 真,情韻感人。它距離南天門不遠,南天門則因兩尊石柱相對而立,形如天門而得名。民間相傳,孫大圣當年大鬧天宮,群猴也想尾隨而往,卻被天神攔在了南天門 外。雖然上不了天,但也舍不得走,久而久之便化成了一只只石猴。
南天門一帶,方圓百里無人煙,原始洪荒,無路可通,至今人跡罕至,因此一直是野考重地。置身其中,總容易引發對“野人”傳說的反思:
何謂“野人”呢?“野人”只不過是神農架山林及許多地區,民間對一種未知動物的一個稱呼而已。“野人”似人而非人,因為雖然能直立行走,卻不能像人一樣 挺直身板,更不能制作工具;“野人”姓野而名獸,因為在山民心目中,它也是一種野牲口,也是一種捕獵對象;“野人”并非神農架特有,也非中國特有,因為眾 多地區的史籍都有“野人”的記載,外國也有許多地區有“野人”的傳說;“野人”并非只叫“野人”,房縣也叫“秦毛人”,江西叫“贛巨人”,喜馬拉雅山區叫 “雪人”,蒙古叫“阿爾瑪斯”,美國叫“大腳怪”……
“野人”在民間傳說已久:房縣南山里有紅毛“野人”。紅毛“野人”愛吃人,凡捉到了人,總是先把人的兩只膀子緊緊抱住,哈哈大笑便昏死過去,等醒過來以 后才把人吃掉。因此,進山的人都要在兩臂上套上竹筒子,以防萬一被野人捉住了,好趁其笑死過去時脫身逃命。古《鄖陽府志》、《房縣志》皆記載說,“ 房山在城南 40 里,高險幽遠,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體生毛,時出嚙人雞犬,拒之必遭攫搏,以槍炮擊之,鉛子落地,不能傷。”文中所講的房山亦稱南山,實指神農架;“毛人”亦即“野人”。清 代文人袁枚在《子不語》一書的“秦毛人”篇,還在志書的記載后補充了這么一段文字,“相傳制之之法,只須以手合拍,叫曰‘筑長城’,則毛人倉皇逃去。余有 世好張君名敔者,曾官其地,試之果然。土人曰,秦時筑長城,人避入山中,歲久不死,遂成此怪。見人必問‘城修完否’?以故知其所怯耳。”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